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和保障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7月31日,河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于9月1日施行。在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背景下,適時頒布的作為我省一部促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條例》,將為自創區發展帶來怎樣的促進作用?為此,本報特邀請相關專家為讀者進行解讀。
■《條例》出臺,對推動自創區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是我省歷史上首個為支持一項國家戰略實施而出臺的法規,《條例》的出臺實施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焙幽鲜∩缈圃涸洪L谷建全對《條例》的意義進行解讀,“這是為實現河南高質量發展、使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制度保障的一部具有重大改革精神的地方性法規,在河南省科技創新法治體系建設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河南省創新驅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法治環境建設進入了嶄新階段?!?/p>
谷建全提出,2016年4月,國務院批復建設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明確要求在“科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在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股權激勵、科技金融結合、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人才培養與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評價”等方面先行先試,落實這些任務和要求,離不開法律的保障,同時,也需要通過立法將現有的成熟政策和成功經驗予以總結提升,有利于向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其次,隨著自創區建設的日益深入,一些制約自創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顯現,迫切需要在法律層面明確核心區法律主體地位,解決發展中存在的權力合法依據缺位、管理運行體制僵化、國土、規劃、財政等突出矛盾和問題,《條例》的制定出臺對明確各高新區管委會的法律地位及其管理權限,形成精簡、統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服務體制等,具有重要意義?!翱梢哉f,《條例》出臺正當其時,從法律層面規范了自創區發展,有效解決了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升了自創區創新能力?!惫冉ㄈf。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新民介紹,《條例》共10章68條,從管理體制、規劃建設、創新激勵、開放合作、人才建設、金融支持、服務保障、法治環境、輻射帶動等方面對自創區建設和管理作出規定,這為自創區未來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法規規范,也為自創區下一步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好了路線圖。
王新民提出,我省在制定《條例》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學習借鑒了各省份一些經過實踐驗證、效果明顯的先行先試做法,總結提升了我省在以往自創區建設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吸納融入《條例》中來,使《條例》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先進性、有效性、普惠性”,各種創新舉措接得住地氣,管用、好用,為促進鄭洛新國家自創區科學、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創新突破性條款,闡明“鄭洛新”發展“密碼”
“創新突破性條款比例高,是《條例》的主要特色,旨在將行之有效的改革舉措轉化為制度安排,破解制約創新的制度瓶頸?!焙幽鲜】茖W技術廳廳長馬剛介紹,從總體上看,《條例》中創新突破性條款有13條19款,占比達19.6%,涉及創新激勵、開放合作、人才建設、金融支持等內容,在提高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激勵人才創新活力、培育壯大創新主體等方面勇于先行、敢于先試,出臺了具有眾多創新亮點的條款,充分體現了自創區銳意改革、創新發展的理念。
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構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為提升自創區創新實力,夯實創新基礎,《條例》提出“加大對自主創新示范區基礎研究的財政投入,建立持續穩定的支持機制,保障科學探索和技術攻關”。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是自創區創新發展的主力軍,為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條例》提出“統籌相關專項資金,對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給予引導和支持”。高新技術企業作為企業中的創新引領者,體現了所在地創新發展水平,高企數量偏少是自創區乃至我省創新短板,為支持高企培育,《條例》不僅提出對符合高企培育條件的企業“給予獎勵、補助”,還提出“優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程序”。
要充分發揮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的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創新活動極為活躍的優勢,加大對創新平臺、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支持力度,《條例》提出對承擔國家創新平臺建設任務的單位“給予獎勵或者補助”,經認定的重大新型研發機構“在項目建設、用地供應、職稱評審、人才引進、投融資等方面依法享受國有科研機構同等待遇”。
自創區擁有眾多創新成果,但由于缺乏良好的技術轉移轉化機制,不能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稐l例》加強對技術轉移轉化的激勵支持,通過“開展以事前產權激勵為核心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激發廣大科研人員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同時,支持“設立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星創天地等創新創業載體”,提供全周期的創業服務,有力地支持了成果轉化。
大力實施科技開放合作,集聚高端創新資源
自創區雖然集聚我省半數以上的高端創新資源,但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創新資源的不足,已成為制約自創區創新發展的瓶頸。廣泛吸引高端創新資源,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環境,《條例》提出“營造有利于境內外各類投資者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擴大科技開放合作的力度,不僅要用好國際國內創新資源,更要主動發揮優勢走出去,同優勢地區協同發展?!稐l例》提出吸引境內外有關單位“在自主創新示范區設立或者合作設立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研究開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支持自主創新示范區內有條件的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境外設立或者合作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與其他區域、城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建產業園區,加強產業分工和協作,推動區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優化升級”。
開放合作不僅在資源集聚上,更要在思想理念上,我省目前正在大力實施航空港區、自貿區、自創區、跨境電子商務區、大數據綜試區等五大國家戰略,不同戰略優惠政策眾多,自創區要積極吸納其他優惠政策為我所用,建設政策洼地?!稐l例》提出在自創區“推廣實施其他國家級戰略平臺的改革經驗和創新政策”。
深化人才管理體制創新,培育引進高端人才團隊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自創區建設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更加開放、更加務實、更加精準的思路,建立更具競爭力的人才培養引進制度,培養引進高端人才團隊在自創區創新創業。對高層次人才要采用更具靈活性的引進措施,《條例》提出“可以采取協議工資、項目工資或者年薪制等方式引進”“用人單位按照規定自主評聘的高層次人才,在政府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科技獎勵申報、人才培養和選拔中享受同級別專業技術人員待遇”。
自創區不僅要引進高端人才團隊,也要注重本土人才團隊的培養工作,對給予本土人才更多關注,做到與引進人才一視同仁,讓其在自創區安心創新創業,《條例》提出“在自主創新示范區累計工作時間達到一定年限的本地專業技術人才,經過評定,可以享受引進高層次人才相關優惠政策”。
人才引進不僅要事業留人,更要環境留人,要給予人才更加舒心的工作環境,《條例》提出“自主創新示范區應當建立人才綜合服務平臺,依法對境內外高層次人才在社會保障、戶籍辦理、住房、子女入學、配偶隨遷、簽證居留、工商注冊、創業扶持等方面,提供便利化一站式服務”。
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為自創區科技創新提供資金保障
科技創新離不開資金支持,只有強化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推動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緊密結合,才能實現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的同步增值。自創區銀行金融機構眾多,要解放思想,發揮銀行金融機構的作用,助力科技創新,《條例》提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自主創新示范區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創新科技企業的授信準入、風險評級、審查審批、貸后管理等制度和流程,提高科技企業信貸管理水平”。
要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降低社會投資風險,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自創區創新建設,《條例》提出“建立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補償機制”“搭建科技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政府引導、民間資金參與、市場化運作,建立科技金融信息服務體系”。
要用好財政資金,對財政資金投入方式開展探索,允許試錯、鼓勵探索,充分發揮資金效益,《條例》提出“自主創新示范區探索委托具備相應能力的機構行使出資人權利,將財政性資金通過階段性持有股權方式,支持企業開展技術、管理以及商業模式等創新”“受托股權代持機構在股權退出時,應當按照約定方式退出;所投入財政性資金出現虧損,經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確認屬于合法投資且已盡職履責的,可以按照規定予以核銷”。
■促進保障性條款,為自創區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在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往實施的諸多創新政策基礎上,《條例》針對規劃建設、完善管理體制、環境營造等內容,提出了一系列促進保障性條款。谷建全表示,這有利于自創區完善制度體系建設,通過制度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將制度優勢進一步轉化為創新效能,為自創區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明確高新區管委會法律主體地位?!稐l例》規定“鄭州、洛陽、新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是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管理機關,履行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職責,行使所在地省轄市人民政府依法賦予的規劃、教育、科技、財政、土地、生態環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首次從法律層面明確了高新區管委會的管理責任、履行的義務及承擔的責任,有利于自創區建設工作的開展。
建立有利于高新區發展的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稐l例》規定“管理委員會建立靈活高效的管理體制,在機構編制管理部門核定的機構總數內,自主設立、調整工作機構,并按程序報機構編制管理部門備案”“管理委員會享有人事管理優化調整的自主權,實行以聘用為主、任用與聘用相結合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符合自主創新示范區實際的薪酬制度和選人用人機制、激勵機制以及人才交流機制”。自創區已率先在全省探索開展了以“全員聘任制、績效考核制、薪酬激勵制”為核心的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改革,《條例》的出臺,從法律層面對改革進行了規范,提供了依據。
做好自創區建設的土地、財政保障?!稐l例》規定,在土地利用上要“為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和發展預留空間”“保障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用地需求”;在資金使用上,“自創區享受一級財政管理權限”“省人民政府、自主創新示范區所在地省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投入力度,并列入同級政府財政預算”。這些法規的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自創區建設的后顧之憂,保障了自創區的發展空間,賦予了自創區更大的財政自主權,有利于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支持自創區更快發展。
營造支持自創區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稐l例》規定高新區管委會行使省轄市人民政府賦予的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同時,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根據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需要,探索開展相關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下放。這是在全國“放管服”改革的形勢下,作出的積極探索,賦予了自創區更大的行政自主權,有利于優化行政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有利于完成《條例》中提出的“建立健全一門集中、一窗受理、聯審聯批、多證聯辦和高效運轉的綜合服務平臺,提供一站式政務服務”的任務,為自創區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生態環境。
建立“松綁”“減負”“容錯”的發展環境?!稐l例》規定“對不適應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可以提出修改建議。制定機關應當進行研究,發現問題及時作出相應調整或者修改”。自創區擁有國家賦予開展先行先試的政策權限,很多創新舉措具有前瞻性,與現有政策存在矛盾,《條例》的規定有利于解開現有政策對自創區創新探索的束縛,推動自創區在更廣范圍、更深領域開展改革創新。
《條例》規定省、市有關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巡視巡察、審計、財政監督檢查結果信息共享、協同互認機制,減少重復檢查”。這將有效減少檢查對創新的“干擾”,有利于穩定創新環境,為自創區全心全意謀發展提供了有效政策支持與保障。
《條例》規定“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未取得預期效果但符合程序規定、勤勉盡責、未謀取私利的,可以免除責任”“對探索性強、前沿引領性高的科研項目,項目承擔人和項目管理單位勤勉盡責、未謀私利但未能形成預期科技成果的,不作負面評價”。這充分體現了尊重允許科研失敗、科研規律的務實精神,將有效消除風險性比較高的項目承擔單位和科研人員的顧慮,有利于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創新,釋放創新活力。
■立足長遠發展,面向未來規劃自創區“藍圖”
“《條例》的實施,在為自創區未來發展提供強有力法治保障的同時,也為自創區面向‘十四五’及未來發展規劃出了藍圖?!蓖跣旅窠榻B。根據《條例》提出的規劃布局,自創區面向未來發展,在區域布局上“加強對鄭州、洛陽、新鄉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統籌協調,指導各自形成主導產業,明晰產業定位,鼓勵引導特色產業發展,加強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產業發展上“優先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北斗應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等具有比較優勢、前沿引領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在輻射帶動上“在全省范圍內遴選輻射區、輻射點”“引領帶動全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條例》的出臺,為自創區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瘪R剛表示,下一步,我省將抓好《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為支持自創區建設,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在改革創新方面。充分發揮自創區的改革創新“試驗田”和“先行區”作用,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蹚路子、做示范。探索推進人才計劃的市場化評價機制改革;推行“三不一綜合”的科研機構運行新機制;支持生物育種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以及正在謀劃的黃河實驗室、嵩山實驗室、河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創新機構,實行不定行政級別、不定編制、不受崗位設置和工資總額限制,采取綜合預算管理的新機制。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將職務發明人的“轉化后獎勵”前置為“國有知識產權獎勵”,以產權激勵職務發明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在人才團隊建設方面。立足實際、解放思想、把準方向,完善機制、打造環境,精準施策、有的放矢,創造性地做好人才工作。更加關注人才團隊建設,立足我省的實際產業需求、技術需求,有針對性地引進培養適用、管用、高效的團隊。強化精準引才,更加廣泛地引進培育一批適應我省產業發展需要、企業技術急需、管用、適用的人才團隊,不盲目單純追求人才的高精尖。營造更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生態環境,在人才團隊的住房、醫療、戶籍管理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提出更具吸引力、競爭力的政策措施,為人才團隊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做到用政策吸引人、用事業造就人、用環境留住人。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方面。按照“突出重點、精準聚焦”的思路,在做優做強優勢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培育壯大一批有市場、有基礎、有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智能傳感器、智能裝備、生物醫藥等優勢產業,支持鄭州、洛陽、新鄉高新區建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臺,完善產業發展鏈條,突破核心技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同時,將重點圍繞5G、大數據與云計算等前沿領域,加快SOC安全芯片、光路設計及封裝、微波技術及天線等優勢領域關鍵技術突破,積極推進新技術新成果在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網聯汽車等領域示范應用。下一步,在聚焦以上重點基礎上,持續實施好產業集群專項,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在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方面。著眼長遠和全局,突出優勢領域,構建重大創新平臺支撐體系。充分發揮已有重大創新平臺作用,加快國家超算鄭州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建設運營步伐,積極推進國家生物育種中心體制機制創新。布局建設“一室一中心”,建設河南省黃河實驗室、嵩山實驗室和農業供給安全實驗室,爭取納入國家重大平臺建設計劃,在地下工程裝備、獸用藥品、診斷試劑等優勢領域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在科技金融方面。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支持薄弱環節,持續優化科技金融體系。鼓勵鄭洛新三市制定優惠政策,大力引進創業風投機構,吸引國內外創業風險投資機構在自創區集聚。實施更加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構建運行績效評價體系,完善績效管理配套保障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支持新興產業、引導民間投資的作用。鼓勵支持設立科技支行,建立與科技企業發展相適應的信貸支持機制和投貸聯動機制,加大對自創區新興產業、高層次人才創辦企業的有效金融供給。通過金融支持,加大對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力爭培育一批科創板上市企業和獨角獸后備企業。
在開放創新方面。不斷拓展合作路徑,加速國內外高端優質創新資源集聚。積極開展與上海交大、西北工大等知名高校的合作,進一步跟蹤做好與西安交大、清華、上海藥物所等合作項目的落地實施。指導支持鄭洛新三片區圍繞各自優勢特色產業,在發達地區舉辦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轉移對接活動,推動高端研發機構、高層次人才及先進成果落地自創區。